English

手术越做越大切口越来越小

1999-09-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孟晓捷

“外科”一词的英文名称为Surgery,直译为“用手做的治疗”,老百姓对外科的理解更为直接,那就是“开刀”。受当时技术水平的制约,外科医生手术时所能依凭的就是自己的一双眼和一双手,“不打开”就什么也看不见,而只要“打开”就意味着十几厘米甚至几十厘米的切口和几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的出血……让手术创伤减到最小,让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这一直是我国几代外科工作者心底一个不灭的追求。而近二十年,这梦正一点点变成真。

在体表打几个直径1厘米—0.5厘米(甚至只有2毫米)的小洞,将带有摄像机镜头的光导纤维及微型手术器械分别通过小洞送入体内,在电视屏幕监视下找到病变位置,操作电凝刀,对病变部位实施手术,伤口只需用可吸收的缝线缝合或贴上创可贴即可。这就是近10年来被我国外科各领域普遍采用的内镜治疗技术(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脑室镜等),可以完成胆囊切除、胃穿孔修补、子宫肌瘤摘除等手术。

心脏病治疗领域诞生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介入心脏病学。一根带有不同功效的心导管经血管入路在X线条件下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90年代初我国引进这项技术至今,已使4万名患有心动过速和心律失常的病人得到了根治。

开颅手术从1903年开始到今天已近100年历史,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探查治疗脑部疾病都要打开颅腔。进入90年代,一向令人生畏的开颅手术在我国也走入微创无创的新天地。例如脑部一根细小的血管或神经都可以在显微镜下加以精心地切除或修补;脑立体定向通过三维定位显像将病变处直观显现,使医生能“指哪打哪”,从而将创伤减到最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